依恋恋爱模式_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依恋恋爱模式_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女娲之梦编辑:
王林楠 女娲文章审核时间:2018-10-30 16:28
女娲文章导读:依恋恋爱模式具体是如何的?依恋恋爱模式有助于你们关系的促进么?你又有可能成为哪种依恋类型的情侣?
依恋风格造成的人际差异
很高兴上一次的文章有人评论到了恋爱关系中的争吵上,确实,不同类型的人和在恋爱中的表现也有很多的差别,先来一段网上找到的例子。
例:lshuangzhen网友在在网上发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想你快点回来,有什么可以和你说,在网上和你说的很不爽,而且我又打的很慢,说起来就更是麻烦。
上面话里的意思,这句话是我发出去的,我的意思他理解成别的意思,还说他理解的意思是对的,所有发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到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看看是我表达的不够还是他理解的不够~~在此先说声谢谢接下来的网友评论还不少,有的认为这句话无论如何理解都是希望双方能面谈,希望对方能回到自己身边;也有的人认为这句话表达了认为和另一半说话很烦。这就是自我投射在恋爱过程中的体现。显然提问者和他的另一半对这句话的解读不一致,所以造成了争吵。
这种差别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作“依恋风格”。笔者虽然是个丝,但是也知道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的依恋风格投射到自己的另一半上面,觉得自己喜欢的对方也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对方也不应该喜欢,自己会犯的错误对方也会犯。然而男女间依恋风格的差异可能比性别差异还要大!如果你想解放双手,那么就认真读完本文,迎向美好的未来吧!
首先还是给点干货:笔者常用的成人依恋风格量表是ECR量表,我会在最后留下测量方法的链接给各位看官,现在先说说依恋类型的大致分类:
安全型:世界很美,我很优秀
倾注型:世界很美,但是我拖累了世界的后腿
轻视型:世界很危险,我很牛逼!
害怕型:世界很危险,我让世界看起来更危险了!
让我们依旧用一些轻松的故事体验一下不同的依恋风格吧~我才不会告诉你哪个图属于哪个类型,完全由各位看官自己去判断哼!
故事1
伯人:“亲爱的,你现在在哪里啊?”
达淑:“我现在在上班啊,怎么了?”
伯人:“没什么,我就是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啊?一起吃饭好不好?为什么刚刚没有接我电话?”
达淑:“我在上班,很忙,刚刚没听到你的电话。”
伯人:“没接到电话难道你不会打回来吗!!”
达淑:“知道了,下次我会注意的。”
伯人心中:“不知道他是不是偷偷跑去外面野了,我要去看一下”
骑了一个小时到达淑的家楼下,左看看右看看,看到达淑的车位还是空的盯着空的车位,一小时、两小时…达淑下班回来了。
伯人默默地离开达淑楼下。
OS:如果时间到了车还没回来的话他还会继续等下去…故事2竹:“我好想他哦,怎么办?”
林:“那你就打电话给他啊,干嘛问我?”
竹:“可是我怕他嫌我烦啊,而且真的找他又觉得好累不知道要说一些什么才好,啊!”
林:“那就不要想他,好好地做你的工作啊?”
竹:“可是可是,我怕我不找他他会生气……”
林:“那你到底想怎么样?”
竹:“我也不知道,看不到他觉得好烦,可是如果和他在一起我又忍不住和他,在一起总觉得哪里都不舒服……”
林:“我有事先走了……”
故事3
可胖:“我们认识多少年了?”
琳:“ 5年了。”
可胖:“那,结婚吧?”
琳: “哦,好啊。”
故事4
林:“亲爱的,我觉得我们之间需要多点沟通。”
徐:“哦,你想怎样沟通?”
林:“我觉得最起码……我们隔了一年多没见,唯一的联络都是通过QQ好像不太妙?”
徐:“我不觉得这样有问题啊?”
林:“可是,说真的,我觉得我们这样好像一点也不像是一对恋人吧?”
徐:“那你想怎样?”
林:“要不?至少每个月能让我见到你一次好不好?或者至少至少我们至少每周能打一通电话行吗?”
徐:“我每天上班很累了,不想说话。”
林:“可是我会很想你很难过。”
徐:“所以你是说我有必要照顾你的情绪吗?”
林:“不敢……”
各位看官看得爽吗?那让各位猜猜哪一个是哪一种类型?
Fine,其实他们是什么类型也许不是那么重要啦!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自己是哪种类型,还有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类型,因为在知道了这些的前提上,我们可以更容易避开对方的雷区,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对方就是爱踩你的雷区。So有兴趣的朋友等下要记得去测测看哦~好吧,也许你们发现了我到现在还没有认真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依恋风格,所以我现在就装个逼,来说说什么是依恋风格。
百度版解释:金·巴塞洛缪认为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与恐惧型。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多虑型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超脱型的人喜欢依赖自己,对亲密关系没有多大的兴趣,往往表现得冷漠而独立;而恐惧型的人则总是担心遭人拒绝,不能相信别人,同时他们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我的解释:你谈恋爱的时候怎么想怎么做就是你的依恋风格。
安全型:如果你觉得爱就是“我在这里,哪儿也不会走,你来,我招待;你走,我欢送。”那么你就是安全型倾注型:如果你觉得爱就是“我需要你,如果你不在,我要怎么活?可是哪怕我再烦,你在我身边我都觉得还可以接受。”那么你就是倾注型)“如果我心情好,可以考虑接见你,但是如果我不想见到你,你就少来烦我!”如果你有这种想法的话,基本上就是轻视型了)。或许你会喜欢这句话“Get out from my way!”
万一你是那种“如果我想你出现,你却不在,那么我就不愿意相信你了;我不想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就最好不要在我的视线范围中。”那你大概就是害怕型。
当然,这种标签只是方便你们初步去判断自己的类型,我还是想说!对比很重要对比很重要对比很重要!因为很重要所以我已经说了三遍。人们不是简单地只需要管自己是哪类就好的,要考虑到你的参照对象才能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那么,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依恋风格的差别呢?我在这里要先说一句,虽然凡事有果必有因,但是很多时候一个结果并非由单独的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我们也只能说更努力的把重要的,容易掌握的原因提出来告诉各位。
咳咳,刚刚又不小心多说了几句屁话,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正题。普遍认为,成人的依恋风格主要受到3大因素影响:
1、儿童依恋类型
Ainsworth 和她的学生创立了一种叫做的技术——这是一种实验范式,用以研究婴儿-双亲依恋。在这种陌生情境中,对12 个月大的婴儿和它们的父母进行实验,系统地安排分离和重聚。在陌生情境中,大多数儿童的行为符合鲍尔比的“常模”理论。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婴儿变得心烦意乱,但当父亲或母亲返回时,婴儿主动寻找父母,并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表现出这种行为模式的儿童通常被称为安全型。另一些儿童最初会不安,在分离后会变得极为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这些儿童难以平静下来,并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这些儿童经常被称为焦虑-抵抗型。Ainsworth 和同事们记录到的第三种依恋模式被称为回避型。回避型儿童显得不会因分离而过于痛苦,并在重聚时主动回避与父母的接触,有时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玩实验室地板上的物体。
2、早期教养方式
显然,在第一大因素中,更多的展现为个体的差异,然而除了个体本身的偏向之外,还有一个由父母的教养方式所决定的过程叫做早期教养,我们先用更简单的例子来为各位展现这个方式的影响:兽父对女儿做一些特别糟糕的事情,就会对女儿产生深刻的刺激,从此以后往往会厌恶男性。
当然,刚刚的例子属于极端情况,而且我也不太敢配图,所以大家就领会吧!
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父母对儿女表现得漠不关心,或者最起码看重事业多于家庭的,这种家庭往往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被从家长分离的恐惧感,这种感也会随着年龄的而慢慢的转移到亲密关系中,从而变得害怕自己的另一半不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中。经典表现就像故事一那样,会让不少的人觉得很可怕吧?最可怕的是,由于人们都习惯自我投射,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人很难自知自己是行为有多么的丧心病狂,反而会觉得自己……除此之外,过度管教与控制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是轻视型的孩子;做一个小孩子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动的话,理所当然的会觉得整天控制自己的人很厌恶,所以会尝试回避被人所控制的情况,相对应的,轻视型的人更有动机去达到自我的实现与升华。
而如果是所谓的名门之后由于家人的众多与规则的森严,很有可能会变成害怕型的人,即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又有大量的控制存在。于是逐渐变成一个生活在矛盾之中的人,即希望获得自由又渴望有人能关心你,惶惶不可终日。
3、情感史
我认为互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观点,这个情感史就是人与社会互动的其中一种。这个情感史包含两方面:一是自身的情感史,也就是你以前有过的那个TA们是怎么样的人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你接下来会怎么对待下一个TA。
感情连续剧看得多的人应该可以瞬间想到非常多这样的场景,我只好表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TA的情感史,TA的经历次数会影响到TA的依恋风格,这个TA的依恋风格怎么会影响到你的依恋风格呢?这就是互动论的奇妙之处了。单独都是倾注型的时候,其中的一个人会显得更为轻视,如图!图中的两个维度分别是焦虑和回避,对应的是焦虑行为和回避行为,两种行为刚好可以构建出四个象限对应四种依恋风格。红色点是代表你,蓝色点代表TA,显然你们都是高度的倾注和很低的回避,也就是说都是倾注型的汪,那么你就会显得比TA更为的在意对方,然后就会更多的由你去寻找对方的踪迹。这时候虽然双方都是倾注型的,但是在你们的互动中,就变成你是倾注的而他是回避的,不过幸运的是总体而言你们都喜欢粘着对方。所以,双方的点在哪里会影响你们在互动的时候会出现的行为模式。
呼!一口气打这么多字累爆了。所以我就私藏一点东西,是关于当对方是XX种类的时候,你要怎么去对付他的一系列内容,希望我有空可以把他们都写出来吧。
爱情中的依恋类型
在对爱情的体会上,有的人与恋(爱)人虽然相处中有磕磕碰碰,但总体感觉他们的爱情是甜蜜和稳定的,彼此间是值得相互信任的,所以感到爱情非常美满;有的人不愿意谈恋爱,即便是谈了恋爱也会很快分手,他(她)总是不愿意相信对方,而更愿意独来独往;而有的人总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自己深深地爱着对方,却总是感觉对方不是真的爱自己,或者总有一天要离开自己,因此而感到焦虑。
我们会对每日照顾自己生活起居、每天陪伴关爱自己的人产生一种依恋心理,仿佛一时一刻也不能与这个人分开。这种依恋程度,在童年时期表现为对父母的依恋;而在爱情中,则表现为对恋人的依恋。这种情绪依恋是与生俱来的,一旦我们所依恋的人离开,我们就会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被称为“分离焦虑”(也正因为有此情绪,很多人在恋爱中,无法把真正的爱与依恋区分开来)。
心理学家布伦南认为,人们之所以处于不同的爱情关系中,很可能是由不同的童年经历造成的。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在儿童早期的依恋经验(如果让妈妈离开婴儿一会儿再回来,有的婴儿表现出情绪稳定、积极。他们会因为妈妈不在而感到不安,但当妈妈回来之后就会更近地靠着她;有的会表现出焦虑,但当妈妈回来后,他们又会转过脸不理她;也有的婴儿,当妈妈回来时他们会显得很矛盾,既向妈妈靠近,又地拒绝与她接触),来建立后来的人际关系心理模式,再根据这样的模式来建立、维持或结束与他人的感情关系。
有一项对情侣的研究定义了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三种对情人的依恋方式,这些方式与儿童早期的依恋类型非常相似。
这已经是曹敏第10次来到调查公司了,她要雇用私家侦探查找丈夫不忠的证据。这次调查公司拒绝了她的要求,并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调查公司已经调查过多次,都没有发现她丈夫有不忠的证据。丈夫的活动很规律,每天都在单位上班,与他接触的女性都是工作上正常的交往,有时候回家晚一点,都是工作上的应酬,跟客户和朋友吃饭、,并没有任何可疑的迹象。调查人员将跟踪拍摄的录像带交给她,她却对调查的结果很不满意,坚持认为丈夫有问题,并要求继续调查。
曹敏深深地爱着丈夫,但她总拿不准丈夫是不是真的爱她。当她看到丈夫和别的在一起说话,她心里就难受,总感觉有一天丈夫要甩掉她。
这是曹敏的第二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也是因为她感到不踏实,总是觉得丈夫不够爱自己而感到焦虑,结果丈夫受不了她的猜疑而与她。
曹敏属于典型的矛盾型依恋,她常常处于一种对爱怀疑、拿不起、放不下的情感冲突中,导致一种不稳定、矛盾的心理状态。通常,矛盾型依恋的人总是觉得自己被误解、不受关注和赏识,认为自己的情人和朋友都不可靠,不愿意与自己建立持久的关系,他们担心恋人不是真正地爱自己,会离开自己。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与恋人极为亲近,但同时又对恋人的可信度持怀疑的态度。
与矛盾型依恋不同的是,回避型依恋者有惧怕亲密关系和拒绝信赖别人的倾向。他们往往在关系未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之前就开始退缩,对爱情多疑和冷淡,认为别人不可靠或过分急于对爱情做出承诺,结果是他们觉得难以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只要有人试图在感情上亲近他们,他们就开始紧张。从根本上讲,他们在回避亲密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是一种稳定和积极的情绪联系,这种方式是以爱情关系中的关怀、亲密感、支持和理解为标志的。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友好、善良、可爱的人,也认为别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一般说来,他们既不会过于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在感情上与自己十分亲近。
无论我们自己的依恋方式属于哪一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找到安全依恋型的人做自己的伴侣。正常和谐的恋爱关系难道不应该是充满安全感、信任感和满足感的吗?
大部分成人属于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的人也不少。那么,在爱情中,你是属于哪种依恋型的呢?
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我们最初的依恋会通过影响我们与朋友、恋人的关系来起作用。下面三种说法中的哪一种描述了你的人际关系?
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
B: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
C: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答案:A是回避型,B是安全型,C是矛盾型。
不要让婚姻过度饱和。
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