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爱与性行为有何区别_做爱与性行为有何不同 – 女娲之梦

做爱与性行为有何区别_做爱与性行为有何不同

做爱与性行为有何区别_做爱与性行为有何不同

女娲之梦编辑
涂燕芳 女娲文章审核时间:2018-10-19 14:58

女娲文章导读:做爱与性行为有何区别是什么呢?是爱是性?人们常委婉的用“做爱、性爱”指代“性行为”。这两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做爱与性行为有何区别。

是爱是性?

人们常委婉的用“做爱、性爱”指代“性行为”。这两个词常被混用,然而所指的行为却大有不同。实际上,许多人把“性”当作是“爱”,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想和所谓的“爱人”共度一生。

在此,我并非宣扬道德、要求人们谨言慎行,也并不强调爱优于性。正如伍迪艾伦说的:“爱致,性是解药”,其实许多人宁可只要性。不管是爱还是性,每个人都想得其所愿。

爱当然会涉及到性,但是性,哪怕感觉再好,也未必就是爱。爱和性就好比醇厚的和爽酷的冰啤,各人偏好不尽相同。在某些场合,一杯冰啤可以助兴,而在一些私密场合,一杯梅洛才是首选。

你是在做爱,还是在发生性行为?这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是,你打算怎么做?

要想回答这三个问题,你得区分“做爱”和“性行为”,要想能区分清楚,首先要理解两者的含义。

哲学家Alan Goldman说,性欲望的本质是渴望接触对方的身体、以及由此产生的快感;性行为是为了满足性欲而发生的。

Goldman称,性行为的意义仅限于满足肉体欲望,其他的,比如生育,都不足以成为其真正的理由。发生性行为未必都是为了生育,所以不以造人为目的的性行为不是耍流氓。实际上,根据Goldman的理论,满足肢体接触的欲望才是发生性行为的唯一的、根本的原因。

我们可以借鉴Goldman的观点对性与爱加以区分。由于性欲望仅仅是对他人身体的渴望,在“取悦自我”这一需要的驱使下,性行为中一系列的“机械”动作,比如抚、触、揉、吻、吮、咬和抽插,这些都只是为了唤起自身的快感、满足自己的欲望。

哲学家Immanuel Kant说过,“在之爱中,所谓的爱人仅是泄欲对象,一旦欲望得到满足,所谓爱人即被弃之一边,正如被榨干的。”康德将“性欲之爱实为利己行为”这一观点表达的淋漓尽致。然而在康德看来,当性行为从利己转变为利他时,性伴侣们就会将对方看作是人,而非物。因此他说:“如果某人将他人当作物,其本人也会被对方同等对待,如此,人格才会重归合理性。”

康德认为,这种互利的性行为或许是构建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唯一基石。在婚姻中,各自的性权利由契约规定,双方对彼此身体的需要都得以满足,这种性契约将性行为合理化。然而这种互利仍然是机械的建立在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并未体现出做爱的真正含义。因此康德有关“性之爱”的表述并不能准确定义“做爱”。

那么,关于做爱还有别的解释吗?

与性不同,做爱意味着两人合为一体,不分你我。心理学家Eric Fromm说:“爱是团结和统一。”亚里士多德理解为:“爱是两个身体里住着同一个灵魂。”在做爱时,二人身体纠缠,共鸣,过去、现在、未来、希望、梦想、美好的祈愿,一切都汇集在一起,二人在愉悦、狂喜中彼此交融,难舍难分。

这种体验,在跳探戈的时候会有,在做爱的时候也会有。无回应的性爱是的,当一个人交付了自己的身心,另一个人却随随便便将其打发,爱之火会迅速湮灭。如果仅仅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所谓的“做爱”其实是对这个词的亵渎,因为本该是双方全情投入的事,而“泄欲”只是打着“爱”的幌子将对方物化。

哲学家Martin Buber认为,在性爱中的亲密就是“我-它”的关系升华为“我-你”的关系。此时,爱人将你从“客体”的角色还原成“本真的你”,在与我的连接中,你成为了“你”。然而布伯提醒道:“我-你”的状态并非一贯如此,在你成为“你”之前的某一时点,我必须先将你看作是“它”。举例说明,在抚摸彼此身体的时候,双方都以最情色的眼光看待对方的身体,当他们轻柔细巧的探究对方的身体部位,此时“你”仍然是我所关注的对象,在接触中,我触及你的灵魂,你不再仅仅是一副躯体,而是有灵有肉活生生的“你”。性爱中的两人,“我-它”、“我-你”不断转换,重复上演。

关于性爱,还有更透彻的描述:性爱是身心的交融,先是,一点一点慢慢的推进、上升,最终攀登上,二人的身心灵肉在绽放中融为一体。

然而弗洛姆坚持认为,在性爱中两个人仍然是独立的个体。“在性爱中,我仍然是我自己,独立的一个人。”弗洛姆强调爱并不会剥夺一个人的自主性,依附于另一方。以上对于性爱的描述,都排除了支配的含义,性爱不是控制对方,而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彼此交付。

在表述“性爱”的时候,人们所使用的语句是融合的,而非割裂的。比如“两颗心连在一起”;“我想把你尝个遍”;“我愿迷失在你体内”。相爱的人,浓的化不开的亲密深入骨髓,他们满眼都是温柔、崇拜、恨不得永远在一起。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甚,用诗歌散文才可表达。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写道:“我的一半已给了你,剩下的另一半,我也想给你。我是你的,整个人都是,全都奉献给你。”在中也一样,如果两人的感觉是合二为一的,才能称之为性爱。相反,将对方物化的、彼此分离的感觉只算性行为。

在性爱中,两个人合二为一的感觉是无法言喻的。借用信柏拉图派哲学家普罗提诺对真理的解释:在“太一”中,任何一条公理都至关重要,如没有公理,“太一”就不复存在,亦不可被人理解,而“太一”与其所包含的任一公理都不同,“太一”是高于公理的。与之相似,性爱中合二为一的状态不可能脱离爱人们单独存在,然而合二为一又是爱人们的升华。根据这种体验,性爱不完全等同于合二为一,而是彼此融合。

根据这些描述,是否“合二为一”是界定做爱与单纯的性行为的关键要素。那么,怎样才算是性爱?将自己托付于对方,感受对方的感受,确信自己会获得同等的回报,秉持宗教一般虔诚的信念。如企图摒弃这种信念,所谓的“性爱”仅仅是性行为。

超越自己的欲望,彼此感受对方的需求,如若不然,就换一个说辞。

正如前文所述,以爱作为性的基石,铺满通向卧室之路。试试看,或许你会发现醇厚的红酒恰恰是你梦寐以求的。如果你只是需要性,那也无可厚非。选你所选,无怨无悔。

只做性不做“爱”,后果很严重

这个时代,人们在上床前,一边看着秒表计算时间,一边暗自揣测自己的技巧是否过关。其实,或者具体做了些什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了许多许多的真正的“爱”!

美国着名存在主义性心理学家罗洛·梅曾经开过心理诊所,接诊过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都是床上的性爱健将,可以很好地完成一场性行为,但因为他们过于重视技巧,却缺乏热情,长期下来,他们渐渐感到内心的空虚。

罗洛·梅发现这些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渐渐成功地将性与爱分裂了。他们免除了爱的痛苦和烦恼,但也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当性变成一种活塞运动后,对于他们来说,一切便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做“性”不做“爱”的后果是什么呢?

首先,激情的性应该是两双对视出来的火花的迸发,而不仅仅只是两个肉体的纠缠,缺乏心灵和热情的投入,你只能让自己的“性”趣越来越索然。

其次,你从这种单纯的做“性”不做“爱”中,将看不到生活的意义。性的本质之一是将我们在短时间的欢愉之中,导向彻底的融合,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可是,只做“性”不做“爱”,将我们的心灵从性中剥离出来,肉体的碰撞无论如何火花四溅,你的心灵却依然孤独。

还有,只做“性”不做“爱”还会让我们日渐丧失爱的能力。所谓的看山则山,看水则水,为什么现代人都抱怨真爱难寻,或者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其实,有没有真爱,就像人生有没有意义一样,取决于一个人对真爱的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一个人只做“性”,当然感受不到真爱,那么长此以往,他会把一切归入简单的生物本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所谓的爱,也不过如此了。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代,现代人更普遍地只做“性”不做“爱”呢?

这和一切生活变得快节奏有关。爱是需要经营的,经营气氛,经营心情。它需要时间和一种执着的态度等,但忙碌的现代人觉得,我没有时间去做这一切。

只做“性”不做“爱”,还和现代人觉得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有关。性只导向快乐,爱虽然也有可能产生极致的快乐但谁又保证它不产生深刻的痛苦呢?而大多数时候,爱是和痛苦、烦恼等联系在一起的,既然解决不了那么多痛苦和烦恼,那么干脆远离爱。这是典型的现代人的鸵鸟心理,然而,问题是,当我们逃避了爱的痛苦时,我们却又陷入了另一种和空虚的困境之中。

文章来源:女娲之梦 女娲两性技巧 女娲两性生理 女娲两性心理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始人社区,女人污点更可爱,型男骚点更撩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