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爱放鞭炮有原因 心理专家细解释 – 女娲之梦

过年爱放鞭炮有原因 心理专家细解释

过年爱放鞭炮有原因 心理专家细解释

互联网 女娲文章审核时间:2018-04-09 11:59

经过13年禁放,北京人终于又能在爆竹声中过年了。国家首批心理咨询师、全民健划·华夏心理公益行动联盟资深心理咨询师宋玉梅等专家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多年禁放一旦开了口子,很容易诱发情绪失控和突发事件,因此人们急需调整心态,用正常的喜庆情绪来迎接烟花爆竹的归来。

情绪会跟流感一样在人群中传染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放鞭炮?仅仅是为了祭祀、狂欢、营造气氛吗?宋玉梅指出,在中国人看来,只有欢庆春节才算真正“除旧迎新”,人们积聚了一年的怨愤、不满、晦气,都希望能在这几天通过一个实物得以释放。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人们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爆竹正是那个能给自己带来一年好运的事物,燃放烟花爆竹会让自己感觉与众不同。”禁放后,人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载体,因此,总是觉得还是燃放烟花爆竹“带劲”。

解禁后,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一旦无视法律法规,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爆竹,甚至燃放伪劣产品,还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可人们还是在解除禁令后,普遍出现了迎合心理,尽管烟花爆竹只是“禁改限”,但很多人早已经按捺不住诱惑,购买的购买,偷放的偷放。

宋玉梅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社会感染现象。社会感染有点像情绪上的‘’,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最大的特点是爆发性和接受的迅速性。在烟花禁改限前,人们都在热切地期盼能够喜气洋洋地燃放鞭炮过新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个体喜爱燃放鞭炮的强烈冲动性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喜爱燃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振荡,反复循环,易于爆发。同时,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者迅速接受,很容易让人丧失应有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糊涂行为。”

表现欲和逆反心理爆发后果严重

宋玉梅指出:“人们期盼传统节日能有烟花的参与,以衬托出节日的喜庆祥和气氛,期盼来年的吉祥如意,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大部分人都会按照社会的规章制度行事,但由于人格特点的不同,有的人就愿意以表现自己来赢得关注,甚至明知故犯。越是禁止购买、燃放伪劣烟花爆竹,越是打击在禁放地区燃放,就越刺激部分表现欲望强、、不够理智的人群的逆反心理,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有的人爱面子,表现欲望很强,期盼自己燃放的烟花与众不同,别人燃放烟花的体积小、声音弱时,自己偏选择那些体积大、声音强、药性强的爆竹来燃放,甚至购买假冒伪劣的烟花爆竹或者偏爱在铁桶、易拉罐中燃放爆竹,以博取人们的关注度。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部分人的违规行为和情绪反应,将给其他人以情绪感染与暗示,并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如群体购买伪劣烟花、聚众做破坏性行为,这些都将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宋玉梅建议,那些表现欲强、猎奇心重的人,一定要按规矩出牌,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利他、利社会,才能更好地“利己”。

盲目乐观容易导致注意力松懈

中国人很忌讳在节假日谈到危险、事故、这些“不吉利”的事情。但是,研究表明,节假日是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时期。

回国进行“全民健心计划·人人都学心理学周末公益课堂专题讲座”的旅美著名心理学专家尹璞先生指出,在分析2005年事件中的人群时发现,有超过50%比例的人在48小时以内,都有过大喜或大悲的情绪波动。在节假日里,人们情绪都会十分高昂,平时容易注意的东西,这时会松懈下来,注意力十分涣散,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文章来源:女娲之梦 女娲两性技巧 女娲两性生理 女娲两性心理

Readers' contributions

女娲始人社区,女人污点更可爱,型男骚点更撩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